乳化型切削液的选用原则必须满足切削性能和使用性能的要求,即应具备良好的润滑、冷却、防锈和清洗性能,在加工过程中能满足工艺要求,减少刀具损耗,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功率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应考虑使用的安定性。因此切削液的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乳化型切削液应无刺激性气味,不含对人体有害添加剂,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2、乳化型切削液应满足设备润滑、防护管理的要求,即乳化型切削液应不腐蚀机床的金属部件,不损伤机床密封件和油漆,不会在机床导轨上残留硬的胶状沉淀物,确保使用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
全合成切削液的浓度控制
切削加工中使用乳化型切削液控制在恰当的浓度可提高生产效率、防止细菌滋生、提高工件防锈性能。一般是用折光仪检测切削液的浓度。手持光学折光仪可测得相当的浓度读数,然后根据折光仪测的浓度确定添加水或者切削液原液。
乳化型切削液中微生物控制
全合成切削液中微生物的滋长,会造成很多问题,使乳化型切削液污浊、发臭造成工件锈蚀等。每周或每两周检测一次冷却系统的微生物含量,已足以确定系统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现场常用的简单有效的测试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是浸片试验。如测试结果超出控制值,则需及时添加杀菌剂进行调整。
乳化型切削液到底该怎么选?乳化型切削液是水性切削液,切削油是油性切削液,在金属加工中,这俩种油品都是常用的金属加工液!然而在日常的选择使用中,到底该怎么选呢?
模具制造:模具制造中要用到切削液,但是由于模具加工的特殊性,选择偏乳化型切削液的多一点。此类乳化型切削液可以在模具制造业中起到润滑,防锈等作用,关键在加工时还可以带走碎屑。
汽车制造:汽车发动机都要加机油,因为要让各部件充分润滑和降温,殊不知在汽车部件加工的过程中同样也是要用到乳化型切削液的。
乳化型切削液在汽车及部件制造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类行业中,用到的切削液偏乳化型的多一点,切削液可以确保汽车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防锈及刀具润滑作用,更大的降低加工成本并提升加工质量。
工程机械:这类行业,应用的乳化型切削液多一些。机械设备上要用到导轨润滑油、机械润滑油等设备用润滑油,但工程机械的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则是需用到切削液,这可以起到部件防锈,清洗及提升加工刀具寿命的作用。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的零部件更多的是应用铝镁合金材料。在航空装备零部件加工中,用切削液来加工铝件同样可以起到清洗,防氧化,提升加工刀具寿命的作用。这类切削液,更多的是一些专1用的镁铝合金切削液。
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制造零件中当然也少不了切削液,在防锈要求周期长的零件加工上,就要使用乳化型切削液。如果零部件清洗,防锈需求大,则可以使用水溶性切削液!所以,具体要用哪一类防护剂,这要看加工工件的具体性能要求。
船舶制造:船舶制造基本要用到铁或者是不锈钢,所以这个过程中要用切削液的话就要选择偏油性的切削油!这类切削油防锈周期比较长,用在船舶制造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选择乳化型切削液还是选择切削液主要看加工机台和工件适合哪种切削加工了,都要根据加工零件的不同性能需求来选择,且不可盲目选择!
乳化型切削液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乳化型切削液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有粘度、闪点、倾点、脂肪含量、硫含量、氯含量、铜片腐蚀、水分、机械杂质、四球试验等。关于测定方法可参考有关的试验方法标准,在此仅对部分项目给予简单说明。
1、脂肪含量
脂肪是乳化型切削液中的油性添加剂,是划分切削油类别的一个重要指标。脂肪在切削油中可起到降低摩擦系数、减少刀具磨损的作用(对防止后刀面的磨损尤为有效)。加有较多脂肪的乳化型切削液特别适合于有色金属加工以及切削量不大但产品精度及光洁度要求高的场合(如精车丝杠)。一般可用皂化值来大致判定其脂肪含量。乳化型切削液中脂肪含量过高或其质量控制不当,容易在机器上形成粘性物质造成机件运动不灵活,严重时会变成漆膜即所谓“穿黄袍”。
2、氯含量
乳化型切削液中氯主要来自含氯的较压剂。氯需要在较高含量(大于1%)时,方可显现出有效的较压作用。如果氯含量不足1%,可以认为它不是为了提高润滑性。一般含氯较压切削油其氯含量都在4%以上,较高时可达30%~40%。但出于职业卫生及环保方面的考虑,有些国家已对切削油中氯的较高含量做了规定,如日本的JIS规定氯含量不得超过15%。氯对不锈钢的加工以及在拉拔成型加工中都非常有效。其缺点是不够稳定,遇水或温度过高时会分解产生HCl引起腐蚀、生锈。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乳化型切削液的润滑油批发于2025/5/1 18:41:52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jining.mf1288.com/bklk666-2859293417.html
上一条:自行式高空作业车来电洽谈「多图」